俗稱「烏金」的烏魚子深受市場歡迎,價格也不低,可是烏魚肉卻賣不到好價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最近研發系列烏魚肉加工製品,並準備把技術轉移給廠商生產。
海大食品科學系主任蕭泉源表示,台灣的烏魚產季集中在每年的11、12月,取出卵巢(烏魚子原料)後,約有6000噸的魚肉(烏魚殼),由於數量太多,而且烏魚肉的皮厚、油脂含量高,還有特殊氣味及不易冷凍貯存等原因,盛產期的烏魚肉每公斤跌到10元以下。
食品科學系接受農委會委託進行「烏魚殼產品開發與加工利用計畫」,目前已開發出真空冷凍去皮魚片、冷凍魚漿、魚丸、火鍋料、烏魚煙、茄漬與紅麴等調味罐頭、乳酸菌發酵海藻烏魚食品等。
蕭泉源說,這項研究計畫主要是與產業結合,提高烏魚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解決烏魚的產銷問題。
他說,目前烏魚肉加工製品已有不錯成績,除了向廠商推廣外,未來還會把技術轉移給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