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子已被鎖定
剖晰浮標之標腳
浮標是釣魚人的眼睛,可當我們手中拿著一只標時,我們到底能讀懂多少關于浮標的內涵呢?現在網上流傳著很多關于浮標的文章,可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對于是調高目靈,還是調低目靈還沒有統一,我也看過幾位大師關于浮標的文章,粗略一看,句句精典,可你細一推敲都句句有漏洞。這些文章為我們認識浮標人為地設了一個障,不是說這些大師的關于浮標的文章是錯誤的,我是說他們所討論的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有意義的,祇是各個表面現象彙集,怎樣透過這個屏障去認識浮標內在的本質規律,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本人不才,想就此問題粗略地談一下自己的認識,權當拋磚引玉,還望大家看過之後多提意見。
要認識浮標本質的規律,我們必須是從浮標的階組入手,在說浮標的階組與功能之前,我想和大家先討論一下浮標在釣魚程序中是怎樣運動的。先從拋竿說起,我們拋竿後,釣餌入水,浮標**先是平躺在水面;當墜下落到一定的深度,大線被拉直後浮標開始翻身;當浮標翻身後直立,墜繼續下行並拉動浮標垂直向下移動,即浮標在翻身後接著就直立下行,當達到無鉤調目時墜拉標的力和標拉墜的力平衡,此時如果墜無鉤餌,浮標的下行應該停止。所以浮標翻身後垂直下行期間應該是逐層減速的最後速度減到零。當墜下有鉤餌時情況就不一樣了,當浮標翻身後,垂直下行初期應該是墜下、鉤餌上,可在這個垂直下行的後期墜逐漸減速,而鉤餌還在執行,最後鉤餌的速度要超過鉛墜的下行速度,當鉛墜和浮標達到二力平衡的瞬間,鉤餌可能已到墜下,當子線受到鉤餌的向下拉力時又破壞了鉛墜和浮標的二力平衡,浮標繼續下行,在鉛墜和浮標二力平衡之前鉤餌就有可能先到達墜下並對墜作用力,所以鉛墜和浮標的這個二力平衡的瞬間我們不一定能看過浮標的停頓,如果鉤餌極輕,我們是能看到這個停頓的。當鉤餌拉墜下行重新到達一個新的二力平衡時浮標的運動也就停止了,就等待魚來破壞這個二力平衡了。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浮標的運動規律是這樣的。先是平躺,此時是墜帶鉤餌自由下落,當這個自由下落受到大線的約束後,浮標的翻身就開始了,從浮標開始翻身的瞬間墜的下落開始進入減速階段,到無鉤調目時墜和浮標達到二力平衡點,在此階段浮標翻身後有一個垂直下落並減速階段,在這個階段,鉤餌和墜的位置和速度的變化關第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無魚咬鉤時,當標到達無鉤調目時沒有出現瞬間停頓的現象,敘述標到達無鉤調目這個點的瞬間鉤餌已到墜下並對墜有牽引力。如果在標到達無鉤調目時浮標有個停頓,敘述鉤餌此時還未對墜產生向下的牽引力,這是這個特定的釣組,此時在浮標上所表現的語言,如果這個語言在某竿有變化,敘述有魚就餌。在標到達無鉤調目之後,就是鉤餌拉墜下行,直到達到新的二力平衡。
當我們手裏拿著一支浮標,關于這支浮標的材質、防水漆、做工、同心度、連線處的牢固程度等,這些都是產品的品質問題,這裡我暫時不談,我所談的是一支與釣魚有關的技術含量問題。我想就一支浮標的標腳、標體、標尾三方面粗略地談談自己的認識。
先說標腳。現在有很多人看不起標腳,又有一些人都很看重標腳,到底標腳在浮標的整體功能上起了多大的作用,是怎樣起的作用,請我向您慢慢道來。談到標腳無非就這麼幾點:長短、粗細、比重。
長短。我們都知道浮標都有一個重心,在浮標的兩端任何一端如果我們給它一個切向力的話,浮標都會以這個重心為軸心而旋轉,而這個重心點到受力的這一端的點的距離是力臂,一個浮標的重心點距標腳的底部距離就是浮標翻身時的力臂,所以標腳越長力臂就越長,而力臂越長,標翻身時底部運動的軌跡也會越長,軌跡越長,標翻身所用的時間也就會越長,也就是說標腳越長浮標翻身就越慢。另外,在浮標的翻身程序中,浮標的重心點不是固定在水的某一點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標的翻身運動向水下慢慢移動的,也就是說浮標翻身越慢,這支浮標的重心點下降的就越深,那麼浮標翻身後浮標外露在水面的就會越少。
至上我們可知標腳的長短至少決定了我們釣魚時的兩個方面:一是翻身的快慢;二是浮標翻身後浮標外露水面的多少。對于翻身的快慢與我們釣魚有關的作用祇是起個引魚的作用,從上面浮標的運動規律可以看出浮標從開始翻身的瞬間,就是鉛墜減速的開始,這時一般在水的中下層了,如果塘內魚稀、窩中魚少,在墜帶鉤餌這個減速慢慢下沉程序中引遠處魚入窩就餌是有很大作用的。為什麼說用長腳使標翻身慢不是為了引魚直接就餌呢?我們知道,浮標開始平臥水面和浮標翻身這兩個期間都有可能有魚就餌,這時有時也能提竿中魚,不過個些都被我們看作是釣魚時意外收穫,因為這期間我們很難精確判斷魚迅,此時常提竿易改變我們所設的釣棚,易把魚層搞亂,所以我們如果遇到塘裏魚較多且吃口好,我們還是少用長腳的浮標,如果窩裏已有魚,我們也應儘量避免使用長腳標,不然易把窩內魚引離窩而到水的更上層就餌,所以長腳標僅適用於魚稀、魚的作用中小、魚口極慢的情況,或釣魚的初期引魚階段。我們也常講長腳引魚短腳釣魚。特別是釣快魚,我們用短腳標,可常常標腳短使標翻身快還是有限度的,有時甚至標翻身後標體外露一大截不利於精確觀察魚迅,這就是釣快魚需要短腳加短標體(身)的配合了。標身的長短決定標翻身的快慢,也決定著標翻身後外露水面的多少、立快了標體外露,不利於精確觀察魚迅;露少了,示標在標翻身後一段已入水,又蔽蓋了一段魚迅,所以標腳的長短在我們早期精確觀察魚迅和盡可能多地不隱藏魚迅也有密切的關係。
標腳的粗細。標腳的增粗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加標腳的強度;二是增加標腳的重量。這裡涉及到標腳的重量,即關于標腳的重點問題,我也就在這裡一併討論了。對增粗標腳來增加強度的問題,首先是標腳粗切水性差、阻力大,不符合制標中“儘量減少標對水的阻力的原則”。另外就象增加線經來增加釣線強度一樣,愚蠢之舉也。現在許多人仍贊成增加標根的重量來增加標翻身時的速度,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可取,因為增加標腳的重量是以損失標的吃鉛量為代價的,這個重量是在標腳上好,還是在墜上好,聽我一說您就會明白,重量在標腳上作用是使標自主翻身,而重量在鉛墜上作用是使標被動翻身。標的自主翻身能蔽蓋魚迅,而被動翻身祇要魚改變鉛墜的運動就會改變標的運動,能正確反應魚迅語言,雖然在這期間我們的目的不是釣魚而是引魚,可當出現一個明顯的魚迅語言,我們有個意外收穫何樂不為呢。現在大家都在用竹腳(粗,細易斷)、粗碳腳、甚至鋼腳,不管是用於什麼目的,這與作標的設計理念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原故,我認為標腳祇要強度夠,越細越輕越好,象碳素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標腳在浮標翻身一結束,它的作用祇是起了個連結桿的作用,再向下那我祇有談標體了。
待續,剖晰浮標之標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