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土鯽之家交流論壇 (http://www.tujiclub.com/dvbbs/index.asp) -- 『釣具商品討論區』 (http://www.tujiclub.com/dvbbs/list.asp?boardid=19) ---- [求助]卡夢布磅數高低與厚度、強度、Q度有關嗎? (http://www.tujiclub.com/dvbbs/dispbbs.asp?boardid=19&id=2089) |
|||
-- 作者:鉤呆 -- 發佈時間:2006/7/6 上午 06:30:45 -- [求助]卡夢布磅數高低與厚度、強度、Q度有關嗎? 請教前輩們︰ 有店家說︰一般厚竿壁會高自重材質也會略差, 還有〝漁先生〞8號竿的竿壁很明顯比〝硬霸王〞薄 還有在網拍上看到某牌8號竿釣沒幾次,
|
|||
-- 作者:小宋 -- 發佈時間:2006/10/3 下午 07:06:25 -- 鉤呆大大 這些問題要在此回答對打字粉慢的我實在有點困難 如您不嫌棄可撥電話給我,可向你好好解釋 |
|||
-- 作者:智凱 -- 發佈時間:2006/10/5 下午 03:33:22 -- 小宋哥哥, 有事一問,請收短訊! |
|||
-- 作者:阿江 -- 發佈時間:2006/10/5 下午 06:10:53 -- 以下是引用小宋在2006/10/3 下午 07:06:25的發言:
鉤呆大大 這些問題要在此回答對打字粉慢的我實在有點困難 如您不嫌棄可撥電話給我,可向你好好解釋
哈哈! 你也知道會累喔!那拿釣竿怎麼這般勇! .....好久不見!給您問聲好! ![]() |
|||
-- 作者:尖嘴溪哥 -- 發佈時間:2006/10/11 下午 08:51:30 -- 這是個有趣的話題~~~碳纖維布確實關係著釣竿的特性,姑且不論特性如何?光是磅數或者所謂T數就有很多不同見解,不知線上哪位大哥知道,能提出來說明一下呢?也好嘉惠同好! |
|||
-- 作者:尖嘴溪哥 -- 發佈時間:2006/10/13 下午 12:47:51 -- 碳纖維布就我所知好像沒有所謂厚度問題,應該說碳纖維布的厚度是取決於重量。就市面上生產的碳纖維布大都是以每平方公尺多少公克重來作為標準依據。如現在大多使用100、200、300公克單位規格。就目前所知應該是這樣,如果有其他資訊請各位能提供參考~~~謝謝 |
|||
-- 作者:joviyeh -- 發佈時間:2006/10/13 下午 01:20:05 -- http://fishing.dinball.com/v5/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8&Itemid=36 http://fishing.dinball.com/v5/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9&Itemid=36 http://fishing.dinball.com/v5/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0&Itemid=36 http://fishing.dinball.com/v5/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1&Itemid=36 |
|||
-- 作者:尖嘴溪哥 -- 發佈時間:2006/10/16 上午 12:00:47 -- 感謝joviyeh兄的回應~~主要還是希望藉著討論收集各方資訊,能夠對釣竿有一點了解。畢竟釣竿的強度、韌性如何?都是互相傳達聽到的,好像沒有一定的答案。對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更是難以理解!因此感謝您提供資訊多一些數值參考。 內容說明的很精采,但是所謂的T(TON)數就是強度還是令人摸不清楚。我這裡有一篇-台科大吳文演教授 所寫碳素纖維之研製與運用,補充給您參考~~ 1880年美國愛迪生首先將竹子纖維碳化絲,作為電燈泡內之發光燈絲,開啟了碳纖維(Carbon Fiber,簡稱CF)之紀元。碳纖維用在結構材料,首先問世者,則以美國Union Carbide公司(U.C.C.)為代表,並於1959年將嫘縈纖維為原料,經過數千百度之高溫碳化後,得到彈性率約40GPa,強度約為0.7GPa之碳纖維;爾後,1965年該公司又用相同原料于3000℃高溫下延伸,開發出絲狀高彈性率石墨化纖維,彈性率約500GPa,強度約為2.8GPa。 另外,于日本大阪工業技術試驗所之進藤博士,則以Polyacrylonitrile(簡稱PAN)聚丙烯月青為原料,經過氧化與數千度之碳化工程後,得到彈性率為160GPa,強度為0.7GPa之碳纖維。1962年日本碳化公司(Nippon Carbon Co.)則用PAN為原料,製得低彈性係數(L.M.)之碳纖維。東麗公司亦以PAN纖維為原料,開發了高強度之CF,彈性率約為230GPa,強度約為2.8GPa,並于1966年起有每月量產1噸之規模;同時亦開發了碳化溫度2000℃以上之高彈性率CF,彈性率約400GPa,強度約為2.0GPa。于1965年,群馬大學大谷教授,利用加熱氯乙烯(Vinyl Chloride)得到之瀝青(Pitch),經過熔融紡絲、不融化與碳化工程處理後,得到普通級碳纖維;大谷教授亦可利用木質素(Lignin)為原料製作碳纖維。 于台灣,1985年台塑公司引進美國Hitco公司之PAN碳化技術,製作一般碳纖維。于韓國,1986年Korea Steel Chemical Co.公司採用英國RK Carbon Co.公司之技術,亦以PAN為原料製作碳纖維。爾後PAN系高彈性率─強度結構材料之碳纖維受到矚目,于1992年已達6500噸/年,至2000年已超過1萬噸/年以上。 碳纖維之需求量雖逐漸擴大,但1991年以後冷戰結束後,軍事用途之使用量萎縮,復因泡沫經濟與景氣蕭條,供需失去平衡,產業受到衝擊。然而,美國波音公司新銳機型B777之生產,加上土木、建築、汽車與複合材料之擴大應用,碳纖維產業逐漸緩步成長中。 碳纖維之種類 經高溫處理後,其含碳量超過90%以上之纖維材料,稱之為碳纖維。碳纖維之種類分類有許多方法,可依原料、特性、處理溫度與形狀來分類。若依原料可分為ぇ纖維素纖維系之嫘縈(Rayon)系與木質(Lignin)系;え聚丙烯月青(Polyacrylonitrile)系;ぉ瀝青(Pitch)系;お酚樹脂系與か氣相碳纖系等六種。若依特性則分為ぇ普通碳纖維;え高強度高模數碳纖維與ぉ活性碳纖維等三種。普通碳纖維之強力在120㎏/㎜2以下,楊氏模數(Young掇 Modulus)在10000㎏/㎜2以下者稱之;高強度高模數者,則強力在150㎏/㎜2以上,模數在17000㎏/㎜2以上時稱之。 裡面強調彈性率與強度都是以Gpa來表示,因此所謂Gpa到底是什麼模式單位,有人可以提供嗎? |
|||
-- 作者:尖嘴溪哥 -- 發佈時間:2006/10/20 下午 02:54:08 -- 這是一篇高密度奈米碳纖維的新聞提供給大家參考~~ 東芝製造出高密度奈米碳纖維─ 2002/02/07
|
|||
-- 作者:尖嘴溪哥 -- 發佈時間:2006/10/21 下午 12:57:32 -- 這裡有一篇關於碳纖維製程跟晶鬚化,也就是 DAIWA 的 carbon whisker 是從何而來 碳纖維是將原料纖維在一定的張力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的預氧化、碳化和石墨化處理等過程製成的。以聚丙烯纖維為原料的碳纖維﹐在預氧化過程中﹐聚丙烯原絲中含氧化合物是碳化初期分子間交鏈反應的主因﹐氧是環化反應的催化劑﹐加熱形成熱穩定性的梯形結構。碳化和石墨化都是在氮氣中進行的﹐碳化反應是使非碳元素藉分子間交 鏈反應揮發出來。在熱處理過程中﹐大量氣體揮發後形成更多的石墨層狀結構﹐強度增大﹐模量增加﹐導電性也提高。纖維先由白色變為黃色﹐繼而呈棕黃色﹐最後變為黑色。 歡迎大家到我的部落格參觀~~~~ http://tw.myblog.yahoo.com/jw!ea0MyhyLBR_vrc5RoM5r4g-- |